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美丽乡村 > 乡村建设

河南平舆县:下好“三步棋” 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

2022-07-11 17:03:19    来源:乡村振兴建设网    点击数:
[摘要] 河南平舆县:下好“三步棋” 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

2021年以来,平舆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下好“组织引领、巩固拓展、有效衔接”三步棋,促进各项工作抓得紧、抓得准、抓得实,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、成效更可持续、乡村振兴衔接更加有效。


一、下好“组织引领棋”,建强乡村振兴“战斗堡垒”。一是坚持“五级书记”一起抓。成立了平舆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,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、县长任第一副组长、四大班子领导任副组长,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9个专业组,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,各乡镇、街道均比照成立相应组织机构,统筹整合各方力量,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。二是深入抓好理论学习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、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、“七一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传达学习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、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建设和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,切实做到学深悟透、融会贯通,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。三是深入抓好政策解读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政策、法律、文件等,通过举办培训班、政策解读、专题研讨等方式,深入学习新政策、新业务、新要求,不断提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水平。2021年以来,已开展培训12期,培训2946人次。

二、下好“巩固拓展棋”,奠定乡村振兴“成果基地”。一是全力保障“三保障”及安全饮水成果。教育方面,着力推进解决“义务教育有保障”落实到位,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学生。医疗方面,保障脱贫人口县域内定点公立医院住院享受“先诊疗、后付费”政策,覆盖率100%,脱贫人口家庭医生“应签尽签”。住房方面,按照“应改尽改”原则,对符合改造条件的危房全部纳入改造计划,实现了住房安全率100%。安全饮水方面,建立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管护长效机制,成立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,对全县113处农村供水站的运行管理进行监管,确保饮水工程持续良性运行、群众饮水安全。二是扎实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。在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基础上,进一步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制定了《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》,成立了平舆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领导小组,设立监测预警中心,每月5号前各行业部门把数据推送至县监测预警中心,由县监测预警中心统一转交乡、村作为动态监测参考,共同开展行业部门、县预警中心、乡镇、村委、农户等筛查预警和监测帮扶工作。根据风险类别、发展需求,按照“缺什么补什么”的原则,在产业、就业、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饮水、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,做到了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帮扶,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致贫。三是强化产业就业“两翼”驱动。以“产业发展”和“就业帮扶”为抓手,确保脱贫群众收入“稳得住”。产业方面,坚持“五大产业引领、特色产业带动、自我发展补充”;户外休闲产业构建了“基地在县城、车间在村头、加工在农户”的三级体系,在全县建立了327个外协加工点,带动2.5万人就业增收;李芳生态农业、庙湾黄花菜、辛店芦荟和李屯花木等多种特色产业,每年带动1.5万人增收;鼓励脱贫户、监测户发展特色种养殖,每年安排自我发展资金4000多万元,带动增收2万人。就业方面,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,对脱贫人口、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就业状态分类实施动态监测,乡、村精准摸排,每月更新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就业状态、就业意愿、就业需求和有无培训意愿等信息,县及时比对录入,并提供岗位信息、职业指导、免费技能培训等。目前,全县187个扶贫车间,吸纳务工人员5872人,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6420人。

三、下好“有效衔接棋”,打造乡村振兴“美丽家园”。一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。编制完善乡村规划。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镇规划编制工作,已完成16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19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,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,健全了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,聘请专业化物业公开对农村环境开展常态保洁,农村垃圾实现清扫彻底、转运及时、处理规范。持续推进“四美乡村”建设,大力推进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,着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,坚持边示范、边推广,已建成省级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8个,市级“四美乡村”示范乡镇1个、示范村25个。加快乡村生态建设。加快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,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。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,充分利用玉皇庙乡、老王岗乡畜禽粪污处理中心,确保全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%以上,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%。二是积极推进乡风文明。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实践活动。广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,发动群众开展讨论,自觉破除陈规陋习,形成社会共识。将移风易俗、乡风文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广泛开展文明村镇、星级文明户、文明家庭创建和“好媳妇、好婆婆、好妯娌”评选活动,设立善行义举榜,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、树新风活动。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。全县19个乡镇、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全部免费开放,建成了20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,218个农家书屋全部实行免费对外开放,同时完成设施设备及书籍的配送,确保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发挥功能、服务社会。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,有针对性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及科技讲座,提高农民脱贫致富本领,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。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治理。健全村务监督机制。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,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,依托村民代表会议、村民议事会、村民理事会、村民监事会等,形成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。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。设置“党群服务站(中心)”,方便群众办事,接受群众监督。加大农村普法力度,全面提高农民法治素养,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、法治为民意识。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,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,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,全县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。建设平安和谐乡村。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实现了空中有监控、地面有巡逻、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,全县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根本好转。该县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获得“省级平安建设优秀县”。

来源:河南省乡村振兴局

乡村名企推荐

更多
返回顶部 关闭